国家图书馆发布“手不释书”——我们的书籍系列研学课程国家图书馆发布“手不释书”——我们的书籍系列研学课程

2022-08-01 17:25:17来源: 国家图书馆

  8月1日,由国家图书馆指导,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主办,“‘手不释书’——我们的书籍系列研学产品推介会”在国家图书馆·国图文创空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践行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创新阅读服务模式。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补充。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对社会教育的需求最为迫切。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应立足自身教育职能与服务优势,向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服务。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一直致力于通过展览展示、讲座等方式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于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作为国家图书馆全资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典籍和专家资源,以及自身产品研发能力,创新“文教结合”新模式,自主研发并推出首套研学产品“手不释书”——我们的书籍系列研学课程,包含古法造纸、雕版印刷、经典传拓、卷轴装帧、经折装帧、线装装帧六节内容,旨在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书籍的产生、印制以及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过程,由浅入深地带领大家了解书籍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活化典籍,传承技艺

  截至2021年底,国家图书馆藏文献4230万余册(件)。古籍特藏近300万册(件),其中善本古籍34万余册(件)、金石拓片26万余件、甲骨35651片、敦煌遗书16000多号。为推进典籍活化利用,让更多青少年能够直观地领略到古籍之美,本次“手不释书”研学产品,在课程内容与素材方面依托本馆珍贵古籍进行设计与开发。

  同时,国家图书馆作为非遗传承单位,目前共有“古籍修复技艺”与“传统书籍装帧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甲骨传拓技艺”“敦煌遗书修复技艺”两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次活动推介的研学产品中涉及到书籍装帧与传拓技艺的相关内容,并由馆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完成,能够让学生零距离、系统地了解相关技艺的知识点,体验相关技艺的操作流程,推进非遗技艺更好走进青少年。

  提升产品体验,创新研学教育新形式

  在产品内容上,“手不释书”研学产品由国家图书馆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研发,体系完整、知识点丰富、相关工具考据合理,确保了产品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与权威性。

  在产品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研学材料包的概念,通过数字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馆内专家录制的课程音频与产品操作视频嵌入其中,通过辅助搭配知识手册,将相关课程内容与产品实操体验进行完美融合。

  在应用场景上,充分考虑疫情等影响,适配学校、家庭、培训场所、研学基地等多场景应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产品设计上,由国图文创设计团队承担全部策划设计工作,产品简洁清新,方便易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聚焦典籍,系统开发

  在首套“手不释书”研学产品推出后,国图创新团队还将依系统推出古籍修复、我们的文字等主题研学产品,打造“研学课程+创意产品+技艺体验”的典籍特色研学矩阵。

  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于2019年全面承担国家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经营、资源创意性授权、展览展示、研学培训、创意空间策划与运营、古籍整理等业务。公司于2020年起面向广大读者推出“国宝吉光—典籍里的中国”“我们的文字”“翰墨书香”“小小书生进校园”等系列研学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等推出多个线上线下研学精品课程;为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资源单位提供多类型研学定制服务;不断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新模式,推动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资源走出去,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 编辑: 少先队陈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