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共青团山南市委组织的“石榴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2025青少年民族团结融情交流冬令营”活动在北京圆满闭营。22名来自山南市各县市的青少年代表,游览北京市容市貌,走进海淀区校园,参观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与北京市青少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际交流交融活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随着郎朗的古诗诵吟声传出后黑寺的仿古建筑群,西藏山南市青少年学生代表与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同上一堂课”活动进入了高潮。来自山南市11个县市区的22名藏族、门巴族学生代表,坐进海淀区民族小学六(2)班的课堂,与42名汉族、回族学生一起研讨唐朝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课堂上各族学生踊跃发言,热烈讨论,交流交融共同探讨古诗中明月的意境,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课间活动期间,来自山南的22名学生还与海淀民族小学六(2)班的42名同学结对子交朋友,互换了手工艺品、绘画艺术作品等爱心礼物,相约长久守望,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海淀区民族小学是有着百年历史传承和多元化发展的民族小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也是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海淀区民族小学德育副主任、大队辅导员王婷婷老师,引导山南市青少年代表团参观浏览了学校园区,讲解海淀区民族小学的悠久历史,分享硕果累累的办学成就。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刘亚代表海淀区团委欢迎山南市青少年学生代表前来海淀区开展交流交融活动,鼓励此次结对子的同学坚持相互书信交流和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建立起亲如兄弟姐妹的深厚友谊,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参加此次民族团结融情交流冬令营活动的22名中、小学,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0岁,都是第一次走出青藏高原来到首都北京,在7天时间的冬令营活动期间还前往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圆明园遗址公园、八达岭长城等名胜古迹参观游览,通过同上一堂课、结对子交朋友、参观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看到祖国厚重的历史积淀,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同学们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共青团山南市委多年来积极开展青少年区内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组织全市100多个学校团(少)组织与湖北、湖南、浙江援藏三省学校团(少)组织进行一对一结对,共同开展“石榴籽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共上一堂云团(队)课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多元化、全方位的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融情交流夏(冬)令营活动,让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强化了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