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本期,一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少先队活动组织中如何让队员发挥好少先队小主人作用?
我们邀请了两位优秀少先队工作者给出建议与思考。
问
我是一名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通常由我制定并发布活动方案,再由各中队辅导员具体执行。我发现,活动过程中,一些本该是活动主体的少先队员却是被动参与,自主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发挥,教育效果也受到影响。请问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组织中如何让队员发挥好少先队小主人作用?
答疑解惑
四川省张春燕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张春燕、郭静
少先队辅导员常常苦恼于工作中的分寸拿捏,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车载导航的工作模式。它不能替驾驶员开车,只是提供行进路线,适时给予提醒,并依据路况进行实时调整。驾驶员把着方向盘,决定行驶方向与节奏。这一关系恰似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的理想状态。以车载导航为参照,少先队辅导员可探寻工作中的有效路径。
一、设定“导航路线”
用车载导航时,驾驶员要先输入目的地,选择路径偏好。与此相似,少先队活动设计始于目标与规则框架的设定。以“探寻家乡文化”主题活动为例,少先队辅导员先绘制“成长地图”,引导队员制定阶段性目标,商讨确定实地参观、档案查阅、寻访了解家乡文化的老人等基本活动路线;其次,设置“交通规则”,即明确活动基本要求,如安全规范、时间节点等,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再次,提供“可选择的多路径”,即设计两到三种活动方案,让队员依据实际情况与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做好“实时路况提醒”
在行驶过程中,车载导航会实时反馈前方路况,比如道路是否拥堵、有无施工等。在开展活动期间,少先队辅导员也需留意队员需求的变化,为其提供相应支持服务。就拿前面提到的“探寻家乡文化”主题活动中的“寻访了解家乡文化的老人”环节来说:
1. 分解“导航指令”,细化活动步骤。少先队辅导员可引导大、中队委,将该环节拆解成具体操作步骤。就像车载导航精确指引“300米后右转”“100米后绿灯将变红”等,在活动中,少先队辅导员要明确联系哪些采访对象、如何准备采访问题和提纲、组织红领巾小记者开展访谈礼仪演练等事宜,帮助队员知晓行动方向。
2. 配备“电子眼”,提前预判问题。少先队辅导员需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状况。即便准备好问题,可实际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回答可能偏离预期,而队员由于缺乏引导技巧,极易导致访谈偏离主题。鉴于此,少先队辅导员应带领队员提前制定预案。比如,准备老照片、老物件,借助这些承载岁月记忆的物品触发老人的回忆,让交流更顺畅;设计“能用一个词形容您年轻时的心情吗”这类问题,巧妙利用上一个问题自然引出下一个问题,确保访谈顺利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任务难度与个人能力匹配时,大脑前额叶皮层会释放多巴胺奖励信号,这正是少先队活动期望营造的“挑战愉悦感”。将复杂活动化繁为简,把看似棘手的“访谈”环节,拆解为一系列可实现的小目标,如此便能达成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的,既避免队员因任务简单而感到无聊,也防止队员因任务复杂而退缩。
三、生成“行程分析报告”
导航结束时,系统会展示此次行程的用时、油耗等数据。与之相似,在“探寻家乡文化”主题活动结束后,少先队辅导员同样要开展多维复盘,引导队员将活动中的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
具体而言,少先队辅导员可借助可视化时间轴,复盘活动全过程,标注那些影响活动走向的关键决策节点,帮助队员总结经验;还可以让队员自己谈谈成长收获,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就像导航用户分享实时路况一样,队员能从彼此的反馈中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增强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升级“智能学习系统”
智能导航系统能记住用户偏好。同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可构建渐进式赋权机制,培育队员自主性。就像导航从“前方200米掉头”的精准指令模式,升级为“有三条优化路线”的开放式规划,促使队员从依赖辅导员实时指导,逐步过渡到只需提供决策指导。
简言之,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如同智能导航系统,深谙其中诀窍。面对诸如暴雨天气这类有风险任务的场景时,会适时增加语音提示频率,为队员提供指引;而在常规工作中,则保持适度静默,给予队员足够的自主空间去探索前行。一旦队员偏离预设路线,少先队辅导员不会强制让其调头,而是凭借经验,帮助他们探寻新的最优路径。
少先队辅导员要让队员意识到,自己才是成长旅程的“驾驶员”,起着主导方向的作用。只有在引导和自主间实现动态平衡,少先队辅导员才能成为队员的可靠“指导者”和正确“引路人”。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