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薪火相传。
五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各地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意见》,围绕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根本任务,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不断推进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用实践书写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奋进篇章。
《辅导员》杂志、“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掠影”系列专题报道,通过报道各地少先队工作举措,共同见证红领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五年征程。
光荣伴着少年路
岁月如歌,在红领巾飘扬的光辉历程中,一代代少先队员沐浴着党的阳光茁壮成长。如何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辅导员》杂志采访了部分省(区、市)少先队工作负责人,请听听各地少先队组织是怎样进行创新实践、深入探索的,感受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所展现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蓬勃朝气,以及少先队员在光荣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风貌。
《辅导员》:强化少年儿童政治引领,为党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赋予少先队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聚焦少先队主责主业,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共青团江西省委少年部部长姚钰:江西省少先队积极探索,以“红领巾讲解员”、少年军校、“红领巾号”列车、“红领巾巴士”等为特色载体,为队员搭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广阔舞台。
童声里的红色传承。2013年,江西“红领巾讲解员”品牌应运而生。从制度规范到队伍壮大,从场馆讲解到线上分享,我们不断探索前行。如今,2.1万名讲解员活跃在140个实践教育基地,用“童言童语”讲述江西的红色故事。
校园里的红色阵地。2024年,我们举办全省少年军校国防素养展示活动,重点在150所中小学校开展少年军校活动,推动学校规范设置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课程,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国防知识学习、团队军事合作、战场救护、沙盘演练等教学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军事夏令营、学员进军营等体验活动。全省累计有130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少年军校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崇军尚武精神。
穿行中的红色课堂。2021年,T147次“红领巾号”列车正式命名。这趟列车从南昌出发,驶向北京,车内少先队文化氛围浓厚。我们在车上推出“‘红领巾列车员’岗位体验”“红色故事扫码听”等多项符合队员年龄特征的实践项目;在列车沿线和周边各地联合少先队组织推出思政性强、主题鲜明的车下品牌实践活动。目前,该列车已发车300余趟,共计5万余名队员参与。
陕西和江西两地队员登上“红领巾号”列车,共同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
流动中的红色风景。2024年5月,“红领巾巴士”在南昌街头亮相。它以“网红”铛铛车为载体,融入少先队元素和研学项目,行驶在南昌大街小巷,串联起众多历史场馆和红色景点。红领巾讲解员化身“小导游”,在小小舞台上用生动语言讲述家乡故事。目前,“红领巾巴士”已发车80余次,400余名讲解员参与,让红色基因与城市文化在车轮间传承不息。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学少部部长玛莉娅:西藏各级少先队组织围绕“四个创建”,全力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引领,从多维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格桑花开遍高原。
在示范引领上,优化活动载体,鼓励队员在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动起来”。除了主题队日、队课等形式,我们依托远程教育平台,每学期推出线上开学队课视频,实现全区中队全覆盖;各级“红领巾巡讲团”常态化用“童言童语”讲好党的故事、领袖故事和新时代中国西藏故事,让民族团结思想扎根队员心中;红领巾讲解员也积极参与“小手拉大手”故事分享活动,用纯真话语讲述家乡变化和民族团结生动实践。目前,全区已有4万余名讲解员长期坚持进行志愿讲解。
在实践育人上,拓宽研学路径,推动各民族少年儿童交往交流交融“活起来”。我们组织民族团结融情营、书信手拉手、“感受家乡变化”红领巾寻访等活动。2万余名少先队员赴援藏省市参加“石榴籽一家亲”融情交流活动;书信手拉手活动建立起四级结对机制,累计组织10.3万余名各族青少年成为结对伙伴,用一封封信件传递民族团结真情。
在完善机制上,形成工作合力,促进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起来”。我们加强与多部门协调联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少先队国防教育活动组织,目前已命名244个县级模范大队、2363个校级模范中队,还打造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开设扎念琴、古筝等非遗体验课程,发布研学地图,为队员就近就便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保障。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贡当乡完全小学的队员们联合贡当边境派出所开展“共护界碑”国防教育活动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少年部部长艾力克木·亚森:新疆各级少先队组织遵循队员成长规律,用心挖掘贴近少年儿童的中国故事、新疆故事。我们坚持用“小故事诠释大主题、小切口反映大时代”,传递领袖的谆谆教导,助力队员牢记希望要求。同时,我们注重实践育人特色,讲好校园小课堂和现实大社会相结合、网上和网下相贯通的“大思政课”,让少先队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我们推出了“石榴籽祖国行”“红领巾小课堂”“共青团爱心生日会”三大品牌育人体系,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在“石榴籽祖国行”活动中,我们与19个援疆省市深度携手,撬动各类援疆资源。4.2万个少先队中队与援疆省市结对,惠及68万余名少先队员。“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线上手拉手活动,让各族少年儿童跨越地域界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同时,我们开展了“周末营”“兵地营”等多样的融情实践活动。“红领巾小课堂”聚焦基层实际需求,每年寒暑假招募60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20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等服务。“共青团爱心生日会”借助公益平台募集资金,已举办约1.2万场次活动,覆盖70万余名少先队员,通过送礼物、许愿望、讲故事等活动,让少年儿童感受党、团、队组织的温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祖国西部边陲,队员们与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迈丹边防连战士重走巡边路,坚定爱国情、报国志
共青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学少部负责人樊可鑫:5年来,兵团各级少先队组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培养热爱祖国、扎根边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
改革创新添动力,全团带队启新程。我们遵循改革要求,构建“党委统筹、政府支持、共青团主导、教育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落实“全团带队”责任,将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党建考核。
兵团精神润童心,民族团结花满径。我们构建“红色教育+实践体验+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融情实践活动,在队员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引导队员领悟“五个认同”;举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队员的行动;组织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引导队员在聆听和讲述军垦故事中,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第十一小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新兴二路小学的队员们共同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融情实践活动
少年军校淬筋骨,国防教育铸忠魂。我们积极推进少年军校“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红色传承”融合育人模式,邀请军垦老兵走进校园,用质朴话语诉说对祖国的忠诚;带领队员到边境哨所体验,近距离感受戍边战士的坚守与奉献;开展军事技能训练,磨炼队员意志,帮助他们树立国防观念,增强身为兵团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辅导员》:围绕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不同省份有哪些相关体制机制或落地政策?又有哪些独具特色的经验与做法?
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张志方: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教导,在全省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3289名骨干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四级“红领巾巡讲团”深入校园和校外场所宣讲,少先队辅导员带领队员寻访“强富美高”新江苏,开展“红领巾寻访伟大精神”“红领巾寻访伟大成就”等主题活动。南京的“小小红梅”、淮安的“小好汉”、盐城的“小铁军”等特色红领巾讲解员纷纷涌现。队员在讲解和聆听“四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的队员们在抗日山烈士陵园与93岁高龄的老党员、老战士陈学仁爷爷在一起
我们还创新激励方式,编写出版《准备加入少先队》队前教育教材,加强队前教育,从源头引领少年儿童向往加入少先队;全面规范召开基层少代会,不断强化队员的组织意识、小主人”意识;创编“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口诀,在基层学校普遍开展争章活动,激励队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创新制定《江苏省少先队英雄中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用英烈精神引领队员在队集体中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优化完善初中“双积双评”积分入团机制,有效推动入队、入团政治培养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举办各级入队、颁章、初一建队、离队等示范仪式活动,全面、全程强化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福建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郑百灵: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诞生地,宁德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的地方……依托于此,我们在厦门市围绕队歌内涵开展了系统性工作:深化思政课程融合,邀请英雄小八路原型人物进校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思政大课堂、“启航明天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队日活动;强化科创智慧赋能,结合VR(虚拟现实)打造线上“英雄小八路”纪念馆,编印《英雄小八路》系列连环画,推出儿童情景剧《飞扬的队歌》《烽火厦儿团》;用好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等红色资源,开发“循队歌足迹悟思想”红色研学线路。
在宁德市,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故事”为主线,联合教育部门制定《关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将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明确每学期2-4课时专项学习,并将活动融入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课等日常教育,开展主题队课6700余场;强化沉浸式实践体验,将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地方打造为校外实践营地,设计27条研学线路,组织实地探访9800余场,参与人数超60万;打造多元化传播载体,创作国家级非遗北路戏音乐剧《下党故事》等文化作品1.1万件,帮助队员在队歌内涵传承中增强光荣感,在追寻领袖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
队员们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开展活动
共青团海南省委学少部部长朱大伟:海南省各级少先队组织围绕队前预备、队中教育、离队输送3个关键环节,开展入队、队会、离队等规范仪式教育;同时多管齐下,通过贯彻落实少代会、分批入队、健全少先队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开展评优表彰和实施推优入团,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化地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生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紧扣自贸港建设主题,创新实施“红色引领”“强基固本”“活动拓展”“素质提升”四大工程,构建完整的少先队工作体系。5年来,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2万余场,基本实现全省少先队大队、中队全覆盖。我们充分利用环岛高铁沿线资源,将关系“国之大者”“国之重器”的红色基地、科研场所等打造成青少年实践教育阵地。如今,筑梦大道环岛专列、筑梦大道研学之旅等主题活动,引领队员感受国家发展脉搏;三亚共青学校、文昌市少年警校、陵水共青团党团队一体化实训中心等地,已成为少先队员增强光荣感的生动课堂。
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辅导员给队员们讲解种子南繁的故事
陕西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陕西省少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大胜:陕西省各级少先队组织紧扣工作主线,深化政治引领。一方面,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组织开展主题队日、“总书记教导记心中”等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全力加强少先队网络主阵地建设。利用全国少工委、陕西“三秦少年”等新媒体矩阵,创作和推广《梁家河》《30年,杨家岭的温暖牵挂》等红色作品。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打造富有陕西特色的“红领巾+”品牌项目,让红色基因在队员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聚焦增强队员“四感”——规范仪式教育,增强队员组织认同感,常态化举办少先队仪式,开展“鼓号传三秦”活动,规范鼓号队建设,让队员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组织的温暖;积极搭建平台,增强队员自豪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细化激励方式,以入队仪式、推优入团、“红领巾奖章”等为载体,引导队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增强队员获得感,广泛开展红领巾寻访、“红领巾讲解员”、“小百灵唱响校园”等实践活动;建立健全育人体制机制,增强队员使命感,构建多方协同工作机制,积极创设政治体验渠道,组织队员参与“红领巾小提案”,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队员为伙伴们讲解国旗上五颗星分别代表的含义
(感谢江西省少工委、西藏自治区少工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少工委、江苏省少工委、福建省少工委、海南省少工委、陕西省少工委供稿)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