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起运河童声,传承水务精神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民族小学和黄城根小学通州区校区队员们,一起走进通州区少先队实践基地——北运河管理处北关管理所,开启了一场“闸起运河童声 传承水务精神”的奇妙探索!

一到北关拦河闸的“五河交汇”观景台,队员们立刻变身“地理小侦探”,开始了对北运河“五河交汇”的探寻。“运、通、温、小、减”——辅导员老师教的这句顺口溜太好用了!队员们拿着地图在桥上观察开阔的水面,争着标注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和运潮减河的位置,那场面别提多热烈了!

最神奇的是,队员们发现脚下这座古老的七孔石桥,竟和现代水利“合体”了!桥墩里藏着能挡洪水的钢制闸门,这就是“桥闸一体”!队员们走进中控室,听了水务管理处张叔叔的介绍、看到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水位和闸门状态。他们感叹道:“这简直是‘水利版’的智能管家!”大家还为运河两岸设计了护岸水生植物带,用自己的巧手让大运河的景更美、水更清!


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红领巾讲解员们深情讲述了运河守闸人的敬业故事《洪流之下》,暴雨中我们城市安稳离不开无数的水务人的付出。最让队员们感动的,是听沙洪利书记讲暴雨夜坚守岗位一百多个小时的故事。那一刻,队员们明白了,守护不是口号,是日复一日的敬业与坚守。

队员还现场画起了“水质日记”,共同写下“守护运河”倡议卡,并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堂课,队员们结交了新朋友,学到了真知识,更懂得了:保护家乡的大运河,是每一个少先队员的责任!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深的感动,这次奇妙的运河探索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古老的运河,因队员们的童声而焕发新的生机;敬业的水务精神,也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从今天起,保护大运河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笔下绘制的“水质日记”,是共同签署的倡议卡,更是未来日子里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运河的故事,将由他们这一代,继续深情讲述。
红领巾向党践初心,少年行动践使命
为增强少先队员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生态文明意识,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春阳路小学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走进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囗湿地,开展了“爱鸟护鸟,守护湿地”生态保护实践活动。

活动中,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反嘴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示范了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观鸟注意事项,充分激发了队员们的探索兴趣。随后,队员们手持望远镜认真观鸟,时而屏息搜寻,时而低声分享发现,“反嘴鹬的嘴巴是弯的”“它抓到小鱼了”等童真惊叹不断响起,沉浸式感受着湿地生灵的灵动。

观鸟结束后,徐叔叔进一步介绍湿地其他鸟类特点及保护的重要性,引导队员们践行“不打扰、不伤害”的护鸟理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塑料袋、不随地扔垃圾,呼吁身边人共同守护鸟类栖息地。
田园探趣,乐享秋日“薯"光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青少年宫开展了田园探趣 乐享秋日“薯”光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走进冉庄红薯文化博物馆。在充满烟火气的 “泥土课堂”写下属于这个秋天的快乐篇章。

少先队员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红薯文化博物馆,一起解开关于红薯的奥秘。从红薯的起源传播到现代加工技术,从"红薯救荒"的历史到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少先队员们大开眼界。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还了解到红薯地窖与抗战时期地下工事的巧妙联系,解锁了 “红薯” 背后的特殊意义。

挖红薯啦!少先队员们拿起工具,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奔向红薯地。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蹲在地上拔红薯藤,有的握着铲子小心翼翼地挖泥土,有的负责把挖出来的红薯装进篮子里。田埂上满是欢声笑语,泥土的气息里,混着红薯的清甜和队员们的快乐。

此次实践活动让少先队员们在博物馆里读懂了农作物的历史,在田间地头体会了劳动的辛劳与快乐,在分工协作中学会了团结互助。未来,少年宫将带领更多少先队员走进更多 “自然课堂”,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世界,在劳动中收获成长,把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播撒进每个少先队员的心田里。
编辑:少先队陈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