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魂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引导队员们重温光辉历史,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发小学二(3)中队开展了“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主题活动。
重温历史 观长征之路
崂发小学的队员们以主题队会为起点,辅导员引导队员进入历史情境,直观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共同观看《长征》主题电影或纪录片片段,红军长征的路线图、重要战役及英雄事迹,学会感恩革命先辈的付出,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红色毅行 感长征之艰
领队员们来到国防教育基地,用器材模仿当年红军爬过的雪山、走过的草地......通过亲身体验,让队员们深刻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时遇到的艰难险阻,传承“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设置软垫或指压板等模拟沼泽地,队员们看着"荆棘丛生"、"布满沼泽"的草地,勇往直前,互相扶持通过草地,感受到红军行军的艰难,传承了红军不怕困难,拼搏向上的精神。

一条绳,一条心,绳子一端的队员如同两队蓄势待发的军队,坚定的目光和眼神写满了坚定和斗志,另一端是积极参与的家长们,这是一场力量的较量,培养队员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忆苦思甜 品长征之苦
野菜团子、土豆片、地瓜干……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却是当年红军战士的珍馐美味。队员们在品尝中,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学会了珍惜粮食,立志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香润心 悟红色之魂
书香润心,在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中队开展“红色经典浸润心灵”活动,队员们手捧《闪闪的红星》《长征的故事》等书籍,在文字中感受革命者的智慧与勇气。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长征精神走入队员们的心中,通过模拟长征路上的挑战,锻炼了队员们的体质、耐力和勇气,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走好属于新时代少先队员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赓续红色血脉 走好新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近日,新疆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奔赴可克达拉市青杉公园,开启一场以 “重走长征路” 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研学之旅。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一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思政课。
队员们在亲身参与中完成精神洗礼。四公里徒步,每一步都是意志的锤炼;“忆苦思甜饭”的粗茶淡饭,每一口都是感恩的教育。队员们在汗水与坚持中懂得了珍惜,在粗粮与简餐中学会了感恩,让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真切情感。
四个沉浸式情景任务,让长征精神在队员们心中落地生根。

在“巧渡金沙江”任务中,16名“小红军”俯身搭建“人桥”,其余队员屏息静气,踏着战友团结的手臂依次通过。那一刻,纪律与团结成为无声的语言,队员们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理解了什么是“众志成城”。

在“飞夺泸定桥”任务中,小队员牢牢固定摇晃的桥面,其他小勇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彼此提醒、相互扶持,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勇气与担当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在“翻雪山”任务中,蒙眼“狙击手”不断挥舞拦截棒,“小红军”们沉着冷静,在模拟雪山上稳步前行。专注的眼神、灵活的身姿,信念与定力帮助他们突破重重“封锁”。在“过草地”时,队员们肘膝并用,在绳网下艰难穿行。他们尘土沾衣、汗水满面,却无人退缩,坚韧的品格在一次次坚持中淬炼成型。

夕阳余晖中,《打靶归来》的歌声响彻云霄,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有对历史的敬畏、对精神的传承、对民族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担当。
长征精神永不忘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四(3)中队开展“长征精神永不忘”主题活动。

四(3)中队队员代表麦敬轩同学,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表题为《我们在长征精神下成长》的演讲。“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用双脚丈量信仰,用鲜血浇灌希望。今天的我们,虽无需爬雪山、过草地,但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挑战,同样需要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演讲者铿锵有力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
随后,队员代表身着端庄校服,以清澈的嗓音唱出“中华五千年,多少英雄浮现,战火里的容颜触动心弦。不灭的信念红船无畏艰险,革命精神永远在心间。”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坚定信念。
活动尾声,全班56名队员齐声朗诵《长征精神》,声音洪亮、情感饱满。


四(3)中队的主题活动虽已落幕,但长征精神的火炬仍在传递。就像队员们朗诵:这条英雄的路啊,还要我们继续走下去,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
编辑:少先队陈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