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秀”系列专题报道
今年5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作出表彰决定,授予张天天等437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少先队大队等590个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辅导员》杂志、“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将联动推出“两优秀”系列专题报道,报道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的风采。
我们希望,这些感人故事、精彩记录能够为少先队辅导员带来精神能量、情感共鸣,对大家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工作有所启发。愿广大少先队工作者能满怀信心、鼓足干劲,以昂扬的斗志,继续在少先队事业的光荣征程上砥砺奋进!
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他用十年光阴探索少先队工作新路径,在少先队员心中播撒红色火种、培育绿色希望、点燃蓝色梦想;他扎根为党育人一线,辛勤耕耘,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他就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时文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时文杰,聆听他与红领巾的故事。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信仰力量
2015年7月,当时文杰接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接力棒时,他深知在多元文化交汇的西宁,传承红色基因绝非简单的说教。时文杰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宁市红领巾展馆等红色阵地转化为生动教材,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这件编织羊毛裤被评为一级革命文物,1956 年出土于‘万人坑’,是西路军烈士遗物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道。队员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仔细打量着展柜中那条有着千疮百孔的编织羊毛裤,粗粝的毛线交织成深褐色,羊毛裤几乎没有一处完好,大大小小的破洞、密密麻麻拼接缝隙遍布……他们眼前浮现出西路军将士在缺粮少弹、地冻天寒的极端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战斗的画面。在时文杰的带领下,队员们通过参观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了解西路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参观结束后,队员赵木圆深有感触地说:“我要以西路军将士为榜样,当好红领巾讲解员, 传播家乡红色文化。” 看到队员们从活动中受到思想启发,时文杰心里特别高兴,也有了继续开展好红领巾研学活动的信心。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更是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契机。从2018 年清明节开始,我每年都会在西宁市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寄哀思’‘寻根·怀感恩’等主题研学活动,带领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时文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这些年,时文杰带领 500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红领巾研学活动,引导他们“打卡”家乡红色阵地,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他们前行的力量。
时文杰走进学校,进行红色宣讲
为了更好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作为西宁市红领巾巡讲团成员的时文杰,还主动承担起宣传西宁市红色文化的任务。他深入学校、社区进行红色宣讲,以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
近年来,时文杰进行红色宣讲的足迹遍布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县,他以实际行动践行投身红领巾事业的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根植于更多队员的心中。
在探索绿色实践中培育生态保护责任感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时文杰深知生态文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紧紧抓住青海作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契机,依托青海丰富的生态资源,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和校内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队员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时文杰在西宁动物园、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带领队员们用望远镜跟踪雪豹的狩猎,用画笔记录黑颈鹤的舞姿,切身感受生态之美,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组织队员们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开展“漫‘话’祁连” 活动,通过 VR(虚拟现实)“亲临”雪豹栖息地,在声光装置中感受高原季风气候,让队员们在体验中充分了解祁连山的生态价值与保护的意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队不动,全队难动;中队一动,全队皆动。”怎样让各中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开展有趣的少先队活动呢?时文杰时常思考。 在一次和学校少工委主任张涛的谈话中,张涛说:“作为大队辅导员,要充分调动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这让他打开了工作思路。 时文杰结合队员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中队辅导员们共同策划活动,集思广益,开展了“植此青绿”“校园绿色魔方”等主题活动,逐渐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队员们的行动自觉。
在“植此青绿”活动中,时文杰带领队员们种下一棵棵小树苗,用汗水浇灌绿色的梦想, 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生态奥秘、践行环保责任的热情。在“校园绿色魔方”活动中,时文杰组织队员们通过绘制科普动画、沙画等方式,了解树木净化空气、阻挡风沙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懂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家园的道理。
如今,时文杰把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绿色梦想在每个队员心中生根发芽。
在体验科技魅力中点燃科学梦想
时文杰所在学校是青海省科技特色学校, 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技教育,为他开展“少先队 + 科技教育”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时文杰带领队员们开展了“小瓶盖大学问”“太空种子变变变”“红领巾小创客大比拼”等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体验科技魅力,提升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树立科学梦想。
在和队员们进行交流时,时文杰发现不少队员都喜欢种植,便组织他们一起种了绿萝、水仙、金鱼草和睡莲,美化校园环境。“转眼间快放暑假了,无人照料这些绿植啊!”时文杰鼓励队员们自己寻找解决办法,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在时文杰的帮助下,队员们收集旧饮料瓶,并在瓶盖上扎孔,制作成“小小滴灌护苗成长”装置。可是,队员们发现使用此装置两周后,有的绿植变得枯萎了。对此,时文杰带领队员们进行探究,发现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他们根据每种植物需要的水量,调整瓶盖孔的大小,解决了问题。时文杰在此过程中激发了队员们的科技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学探究精神。
“时老师真是队员们的科技‘启明星’! 他巧妙地将科技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点亮了队员们科技梦想的灯塔,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和时文杰共事多年的中队辅导员张庆梅谈道。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2024 年,时文杰参加共青团西宁市委、西宁市教育局、少先队西宁市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青春挺膺担当强国复兴有我”西宁市少先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全市红领巾思政宣讲大赛,荣获一等奖。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西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海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这些荣誉给了他更多前行的动力,令他更有信心在红领巾事业中持续深耕。
走进时文杰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他书架显眼位置摆放着的三个梦想瓶:红色瓶装着队员们在红领巾研学活动中收集的沙土,绿色瓶展示着队员们手绘的“校园生态地图”,蓝色瓶里有几粒太空种子。这何尝不是他十年育人的生动注脚?从红色传承到绿色发展,再到科技创新,时文杰带着对红领巾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奋力谱写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新篇章。
编辑:少先队陈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