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在“说话”

  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它保存了这片土地上璀璨的文明,诉说着这里穿越时空的传奇故事,它就是整个城市的“灵魂客厅”——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对于少先队员来说,博物馆就是优质的研学基地,十分适合开展假期研学活动。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少先队员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实验小学的辅导员组织队员们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了“听!文物在‘说话’”活动。

  活动开始前,辅导员先给队员们出了几个谜题:“会‘说话’的民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热闹非凡的场景”和“经纬之间的绚丽色彩”,并告诉大家谜底就藏在博物馆里。这激发了队员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他们迫不及待地前往博物馆寻找答案。

  谜题一:会“说话”的民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在博物馆“铜鼓文化”展厅里,队员们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的国家,而广西又是出土铜鼓数量及种类最多的地方。队员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铜鼓,发现它们各不相同,有的铜鼓和少先队鼓号队中的小鼓一般大,有的则与队员们的身高差不多。仔细观察,大家发现每个铜鼓上的花纹也不一样,主要以太阳纹、舞蹈纹和青蛙纹为主。队员们了解到,这些纹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快看这张图片,上面的人们都穿着盛装,还有人在前面敲打铜鼓。看来铜鼓是在盛大场合时使用的乐器。”一名队员指着展柜里的图片说。辅导员赞扬道:“你说对了!不过铜鼓不仅是乐器,还是祭祀礼器以及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重器。”队员们继续往前走,突然被一阵清脆、高亢的声音吸引。循声前去,大家看到了一段模拟古人演奏铜鼓的视频。通过这个视频,队员们了解到,铜鼓声音洪大,传播悠远,在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古老部落群体中,人们常常通过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色来传递信息。

  通过不断地探究,队员们找到了第一个谜题的答案——铜鼓就是会“说话”的民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他们感叹道:每一个铜鼓,都集铸造、绘画、音乐、舞蹈于一身,反映了铸造铜鼓的民族当时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它们可谓一部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谜题二:热闹非凡的场景

  “铜鼓这么有代表性,现在还有人使用吗?”走出“铜鼓文化”展厅,一名队员提出这个疑问。“当然有!铜鼓节时,我们都会敲响铜鼓、喝铜鼓酒、唱铜鼓歌、跳铜鼓舞呢!”一名壮族的队员告诉大家。

  随后,在“五彩八桂”展厅中,队员们又了解到更多家乡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其中,“炮龙节”气势恢宏的现场视频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在阵阵锣鼓声中,一只“巨龙”腾空而起,时而上下翻腾,时而昂头向着天空喷射火焰,十分威武。一名队员自豪地说:“我的老家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炮龙节’,我爷爷和爸爸都是舞龙队的成员。他们练习的时候我经常在旁边观看,还学会了不少动作哩!”说着,他给大家表演起“游龙戏珠”“神龙摆尾”等舞龙基本动作。队员们纷纷为他拍手称赞。

  “这不就是热闹的场景吗?”队员们由此猜到了第二个谜题的答案——节日的场景。无论是庆祝壮族的“歌圩节”、苗族的“春社节”,还是瑶族的“盘王节”,人们都会身着传统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幸福生活,祝福美好的未来。

  谜题三:经纬之间的绚丽色彩

  从“五彩八桂”展厅走出,队员们还意犹未尽。于是,他们又走进“霓裳羽衣”展厅,见识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的服饰。比如,颜色鲜艳的苗族百鸟衣、别具特色的白裤瑶女服、传统壮族服饰“三层楼”等。

  在一个展柜里,队员们还发现了很多块色彩绚丽的丝毯,他们通过藏品简介了解到,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壮锦一般以棉、麻织就,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但制作起来非常烦琐,要经过牵经线、织布边、挑花、打纬等15个步骤才能完成。了解壮锦织就的过程,让队员们解开了最后一个谜题“经纬之间的绚丽色彩”。

  通过认真研学,队员们对壮锦有了自己的理解:“壮锦之所以成为名锦,不仅因为其样式精美,而且因为它饱含着壮族人民的奋斗精神,其明艳的色彩,就像壮族人民开朗、奔放的性格,其常见的万寿纹、福田纹等图案,则体现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寻找谜题答案的过程中,队员们触摸了家乡的历史,对家乡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做家乡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为家乡代言!

作者: 编辑: 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