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至末,秋风习习。近日,山师二附中小学部2016级7班雏鹰小队七色光小分队开展了名为“红领巾寻访系列活动——家住济南府”的校外实践活动。活动以“寻找济南美食、学说济南方言、游览济南美景”为主题,深入体验了解老济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一大早,队员们在被誉为“济南最有名小吃街”的芙蓉街口集合,准备开始一上午的寻访活动。
队员们的首要任务是寻找美食,活动开始,大家很快找到了最具代表性的济南特色小吃——油璇。它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据说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生前非常喜欢吃济南的油旋,还专门给做油旋的张姓店家题字:“软酥香,油旋张”,为济南的油璇做了很好的宣传。
品尝完美食,孩子们开始另一项活动——学说济南方言。每个孩子抽取三张任务卡,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词语(均来自济南方言)。队员们走进老街巷,寻找到“老济南人”,向他们请教学说任务卡上词语的读音,问清词语的意思,并记录下来。 大家边走、边问、边记录,很快全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进行了“济南话大比拼”,把新学到的济南方言进行了知识共享。
随后,队员们继续游览济南美景,寻访最具济南特色的老建筑、老街巷。沿着芙蓉街一直往北走,就到了——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整个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队员们在走进文庙,从南门、中规中矩亭、穿过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在讲解员叔叔引领下,进入大成殿。在大成殿,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聆听孔子治学的故事,学习并向孔子像行礼”四鞠躬”。出了文庙,队员们沿街向东穿行,两侧是青瓦白墙的老房子,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并不宽敞的老街巷显得安静祥和。不一会儿就到了著名的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曲水亭街,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貌,清澈的泉水于院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经年不息,置身其中让人仿佛有种身在江南的错觉。
曲水亭街东临是百花洲,队员们穿过曲水亭街,绕到百花洲东侧,东侧是一批修葺一新的古建筑群,此行游览的重要景点——泉水人家民俗馆就坐落此间。
泉水人家民俗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整馆以清朝时代、民国时代、建国当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成了三个主题展厅。收纳了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老物件、当时的生活用品、老照片和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等,共计上千余件。在馆长的带领讲解下,队员们饶有兴致的参观了三个展厅,认真听馆长讲解那些早已在我们生活中消失的老物件,还有很多珍贵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件件的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把人带进了老济南悠久醇厚的历史记忆。
参观完民俗馆,队员们就近游览了雨荷居,在茁蘭第体验了拓片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大家学着使用宣纸和墨汁,将青砖上的文字,清晰地拷贝出来。最后,每个人都拿着自己制作的拓片,穿上鲜艳的汉服,开心的合影留念。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济南的美食、济南的方言、济南的美景给孩子留下了满满的、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