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少艺校剧场内灯火通明,令人期待的家长学习课堂如约而来。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特邀葛红敏老师开讲,说说如何培养有能力的孩子那些事儿。
葛红敏
团省委少年部、浙江省少先队总辅导员葛红敏,曾获全国优秀辅导员、浙江省英才、浙江省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等几十项荣誉。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作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为两万多名家长作过家庭教育讲座。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葛红敏老师以金句开场,围绕家长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展开引领:家长如何和孩子相处、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家长能教孩子什么。葛红敏老师分享着自己的育儿故事,在娓娓道来中,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家庭教育的饕餮盛宴。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反而秒秒精彩,干货满满。
搬好小板凳,让我们直击现场,好好Get一下她的实操方法吧!
儿童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好习惯
都知道好习惯养成需要21天,那么你知道习惯训练的四步法吗?葛红敏老师以自身“懒妈妈”经验、日本和香港见闻以及创办温州少先队队长学校经历等丰富的案例阐述了习惯的重要性。她告诉大家,不仅要做到一问,二思,三训,更要遵循习惯养成的黄金法则。让同一种思维、行为不断重复,才可以逐渐形成习惯。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1. 增强法
孩子们的心理渴望被关注,被肯定,凡是让父母高兴或者关注的行为,孩子们会喜欢去重复。
2. 每日计划法
每晚睡前尝试列一列第二天的学习、生活计划,按照计划做事,而不是脚踩香蕉皮,滑去哪里是哪里。
3. 良好习惯自我评价法
巧列表格,重点关注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内因的驱动将会使习惯的养成走向正轨。
激发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总会有许多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葛红敏老师请大家一定要持有这样的信念——我的孩子能够学好功课,并且肯定有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她说,教给孩子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点燃学习的热情。“这门功课很有意思,我能把它学好,我一定能够学好。”父母的希望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不要过多的说教,不要强迫、打压孩子,这很重要。
另外,多跟着孩子的兴趣走,多用“拇指”教育,而不是“食指”教育。让赞美变得及时、当面,而批评,则可以运用“三明治”法则,在宽松中渗透严肃……
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孩子,0-18岁的成长历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里,父母也应扮演不同的角色。0-6岁,爱等于陪伴;6-12岁,爱应该等于“教练”——与孩子一起,融入学校,感受群体的力量;12-18岁,爱就是尊重。葛红敏老师希望,家长们都可以努力,给予孩子10个幸福。
1.为他实现一个愿望。
2.让他爱上一种运动。
3.与孩子共享大自然。
4.丰富他的书架。
5.带他去旅行。
6.建立家庭亲子博客。
7.和他一起玩游戏。
8.送他印象深刻的礼物。
9.为他组织和小伙伴的聚会。
10.为他做美味大餐。
奥巴马说,教育孩子像治理国家一样困难。这个世界,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做妈妈,为人父母是一场体验,也是一场修行。我们一起努力——做智慧的家长,培养有能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