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俩口已八十有二,一生中育有二男,惜无女。记得郭达演出的小品《产房门前》中有一句台词:女儿亲,女儿好,女儿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又体贴、又孝顺,那男孩怎么也比不了。尽管这个小品是讽刺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的,但我们在大半辈子的生活体验中,深深感到没有那么一件“小棉袄”实在是一种遗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一批老兵移交到海淀区青龙桥军休所。十几年来,军休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女士。她们为老干部服务的精神都值得“点赞”。我们老俩口看到她们都很开心,好像都是自己的女儿一样,其中尤以叶建兰女士给我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瞿老和“小棉袄”叶建兰女士合影
叶建兰,2007年调到青龙桥军休所工作以来,虚心好学,爱岗敬业,很快就掌握了党和政府关于军休工作的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她总是认为,老干部们为战争的胜利、军队建设和人民幸福奉献了大半生,晚年理应得到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爱戴。她视老干部为父母,把军休人员当亲人,对老同志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敬爱。
叶建兰专心致志地做好服务老干部的各项工作。在报销药费、组织活动、走访慰问以及许多零星事务中等,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样样做好。她分管的六个支部,不论哪个老同志生病住院,她都及时前往医院看望,或到家里进行慰问。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老同志的心坎上。老干部们常说:小叶既是所里的工作人员,更像是我们的亲闺女。对这个评价,笔者深有体会,完全赞同。
我和老伴都不善于管家理财,而且我还在外面返聘上班, 往往忘了报销药费。按照规定,每月报销一次药费,最多不能超过3个月。有一次,我发现自己有一叠5个多月前的医疗费单据没有报销,只好作罢。小叶知道后记在了心上,以后几乎每个月报销药费前她都打电话提醒我,或者让我把单据交给她代为办理。令我极为感动的是,她是多年如一日,一直到她不分管我所在的支部后仍然如此。这不禁使我想起毛泽东曾经高度赞扬革命老人吴玉章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叶建兰正是学习吴玉章老一辈革命家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