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有网友曝光北京市延庆二中一学生厕所受辱视频,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一名学生被逼迫用手抓起坑内的粪便,还要求舔手指,可谓是受尽侮辱。针对这种情况,网络上发出了“打回去”的声音。可是,对于几名未成年施暴者打回去,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从处罚结果来看,因为涉事学生属于未成年群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只能进行罚款,不能实施真正有效的惩罚。而学校对7名涉事学生中2人给予留校察看处分、4人给予记过处分、1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实施欺凌行为学生的家长进行警示谈话。这样的结果,也很难让公众满意。正因为如此,网上流传了“以暴制暴”的声音,不少人开始要求对施暴者进行同等的伤害。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自然不可或缺,但任何的惩罚都应该有底线,需要有基本的法律底线。如果,对于施暴者实行“打回去”的暴力,不又是另外一种“施暴”么?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基本的自控力,对于一些行为的对错,有起码的价值导向。能够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能够采取理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以暴制暴来解决暴力,这种法外暴力只会制造更多的暴行。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确和惩罚力度不足,以及学校的监管措施不完善有关。我们大可以提高相关的违规力度,加强学校监管,而不是一味强调用暴力来阻止暴力,如果什么样的问题都通过暴行来解决,只会导致整个规则体系的破坏。
当然,我们反对用“打回去”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击校园欺凌事件。但是,除了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提高违规成本以外,我们也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倘若,孩子们敢于对这种欺凌事件及时反抗,能够主动和家长、老师反映情况,很多校园欺凌事件都能够被及时制止。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背后其实是相关机制和教育的缺位。如果用“打回去”的方法来制止校园欺凌,不过是让另一种暴行穿上了“光鲜的外衣”。针对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更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别让保护孩子沦为说说而已。(评论员:刘颂寒)